新闻动态

构筑品牌向海图强

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升压站商业化前景及技术突破探析

文章来源:海仓知识大课堂·船舶海工板块

稿件作者:石展伟


编者按:


江苏海仓科技秉持"筑海为仓,向海图强"理念,专注打造船舶海工知识赋能平台。深耕深海装备、绿色能源、智能设计三大前沿领域,通过融汇研发智慧与工程实战经验,构建开放协同生态体系,驱动技术创新与知识沉淀,为全球海洋系统工程提供最具价值的技术理念及解决方案


欢迎行业专家与同仁提供宝贵建议,协同创新开拓深海,共筑海洋强国未来。


一、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发展的背景驱动


1. 政策背景:国家战略与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

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,各国政府纷纷将海上风电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。中国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“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”,推动漂浮式风电技术示范应用,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亿千瓦,其中深远海占比将显著提升。

2024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的《指导意见》进一步要求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,试点深远海漂浮式项目,并强调“一海多用”的融合开发模式。在全球市场,欧洲通过HyWind等示范项目已率先布局,英国计划2030年实现40GW海上风电装机,其中浮式技术占重要份额。


2. 行业背景:近海资源趋紧与深远海潜力释放

中国近海风电开发空间逐步饱和,而深远海风能资源更丰富(5~50米水深区域开发潜力达5亿千瓦),且远离岸线可减少对生态和通航的影响。此外,深远海风速更高、湍流更小,可提升发电效率,对设备影响更小。根据国际上深远风电场数据,欧洲HyWind浮式风电场容量系数显著高于近海项目。国内如福建、广东等省份已启动深远海项目规划,2025年目标装机规模超200万千瓦。


3. 技术背景:漂浮式风电的技术突破

漂浮式技术突破传统固定式基础的水深限制(通常适用水深大于50米),通过半潜式、张力腿等平台实现稳定发电。

其核心优势包括:

适应性:摆脱复杂海床地形约束,可标准化、模块化、规模化建造;

经济性:标准化、模块化、规模化后成本逐步下降,如中国“海油观澜号”成本已接近欧洲商业化项目;

智能化:实现无人远程监控、故障预测等技术提升运维效率。



二、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升压站的研发难点与重点

1. 恶劣海洋环境的适应性挑战

深远海区域面临内波、强热带风暴、高盐雾腐蚀等极端条件,对漂浮式升压站结构强度、耐腐蚀材料和动态稳定性提出极高要求。特殊水域结构需通过耦合分析软件优化平台设计。


2. 动态并网与电力传输技术

深远海升压站需解决远距离(通常离岸大于30公里)电力输送难题:

动态海缆技术:需适应漂浮平台的摇摆和洋流冲击,保障输电稳定性;

柔性直流输电(±500kV及以上):降低远距离损耗,提升并网效率。


3. 运维与安全保障

深远海升压站本身的运维成本占项目总成本1.5%-3%以上,需要研发破局的重点:

智能化监测系统:集成AI算法实时诊断装备整体状态;

无人化作业:应用水下机器人清洗网衣、检修电缆;

海事安全规范:制定专项监管指引,优化应急响应机制。


4. 经济性瓶颈

升压站成本占比高达项目总投资的30%~40%,降本路径包括:

标准化开发:标准化组件降低采购、制造与安装成本;

模块化设计:模块化打破地域瓶颈,为产业化降本奠定基础;

国产化供应:减少高端部件进口依赖;

规模化开发:通过集群化布局分摊基础设施投入。


三、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升压站的研发趋势


1. 大型化与智能化并行

单机容量向15MW以上发展,配套升压站需适配更高电压等级(如±525kV柔性直流)。同时,数字孪生、边缘计算等技术将深度集成,实现“感知-决策-控制”闭环管理。


2. 多产业融合创新

“风电+”模式成为趋势,如:

风光渔融合:中国“国能共享号”项目结合深海养殖,年产值达百万元;

能源岛:集成风电、制氢、潮汐、储能、光伏等多功能,提升海域资源利用率。


3. 材料与工艺革新

轻量化复合材料:降低平台自重,提升浮力效率;

防腐涂层技术:延长设备寿命至30年以上。


四、应用前景与商业价值


1. 市场潜力:全球与国内的双重增长

全球漂浮式风电装机预计2030年达16.5GW,中国规划深远海风电总容量2.9亿千瓦,占全球20%以上。沿海省份如广东、福建、山东已启动规模化项目,2025年目标新增装机超1400万千瓦。


2. 经济价值:全产业链协同收益

发电收益:深远海项目年利用小时数可达4000小时,电价补贴下IRR超8%;

综合开发收益:“风电+太阳能+养殖”模式可额外增加30%收益;

产业链拉动:带动国产设备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海洋工程等产业,预估2030年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。


3. 社会价值:能源安全与碳中和目标

深远海风电可替代化石能源消费11亿吨标煤/年,助力中国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5%的目标,同时减少碳排放2.5亿吨/年,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。


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,海上风电开发正面临技术突破与生态关切的双重课题。针对风电噪声和电磁波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,相关研究机构已启动多用途解决方案的联合攻关,目前正处于系统性试验与科学验证的关键阶段。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升压站作为技术集成的核心环节,其研发与应用既是挑战亦是机遇。江苏海仓科技依托多年海洋工程装备设计积淀,构建了覆盖"结构研发-动态耦合分析-新材料应用-智能监测系统"四位一体的核心技术体系。


针对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需求,创造性提出"深海纵横"战略:通过数字孪生建模技术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,运用边缘计算优化能源传输效率,开发AI驱动的环境自适应系统,同时携手国内知名院校、研究院及产业链伙伴共建深远海能源开发标准体系,形成覆盖装备研发、环境评估、智能运维的全链条解决方案,为全球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挺进提供安全可靠的“中国方案”,实现生态保护与清洁能源开发的动态平衡。


电话咨询
主营业务
案例中心
QQ咨询
回到顶部图片